2004/12/28

《等待周末》周休二日完全手冊

如果工廠也有周休二日就爽呆了,不
過好像在講白日夢一樣....
你說的也對,回到台灣工作也一陣子了,
有多餘自己的時間是好事,
不像這裡有點類似井底蛙生活,
要不是那天Sara突然問我Mar Weber and Marx兩個人的理論有啥不同處,
我大概快要把這世界給遺忘了吧....

你有了些經驗,也有了些籌碼,
日子變得有計畫多了,
吃飯時望著這些孩子們突然有股暈眩感,
不知是大人都保護太好的關係,還是大人本身就有那種習以為常的封閉心態?
這裡除了天空大了點,人心其實有些狹小....

搞不懂阿胖的心理,
自卑與自大哪個病的比較嚴重?
我以為我可以像安契一樣過著揮筆自在的生活,
想到竟然遠度重洋來這裡探望無境的荒涼,
我想北方一直以來假想的書店也是一座無止境的沙漠....
理性重要還是感性惹人注意?

我重建家園的夢想從未達成,
卻又一直不斷製造新的生活然後又刻意的逃避它,
收到信的同時就好像整顆心都被掏出來徹底被解剖了一番,
又如一直以來聽見的熟悉口吻....
天曉得我們還能躲到何時?
我突然領悟到一種與生俱來的自然道理:
浪跡天涯的人不適合擁有某種信仰!

驕縱自溢淹沒善純的潔操
正如這齣無人觀看的劇場
你大概會邊咬著糖邊仰頭大笑
你的阿胖正不知覺地醞釀一股風暴
也許下一個地震引起海嘯的會是這裡
聖誕節中暑真不是沒有原因

還是冬天好人情味重
所有湯圓火鍋和棉襖都一起出籠
我們的愛都哪裡去了?

************** 
親愛的貓頭鷹讀者: 該去看電影還是睡到自然醒?要約朋友爬山還是上健身房?周末怎麼過,選擇太多反而令人不知所措──這真是弔詭的一點啊!我們常常整個星期都在期待周末,但星期五下班的小小狂歡後又開始空虛惶恐;或是排滿活動,結果休完假反而更累……大家都愛放假(除非你是工作狂),不過放假也是有「學問」跟「文化」的呦!這個周末的節目,不妨就用一張好沙發和《等待周末》來打發吧!

書訊小編 敬上

周末,該怎麼過?

《等待周末:周休二日的起源與意義》

每當星期五下班打卡的時候,打卡機斬釘截鐵的「噹」一聲,還是會讓我感到如獲大赦。因為它標誌著接下來我會有兩天的自由時間。

借柏拉圖的話來說,周末是「喘口氣的機會」。在周末,時間是靜止下來的,而這不只是因為我們脫下手錶的緣故。就像假日在海灘與小孩一起築沙堡是一個我們重溫童年歲月的機會,很多我們在周末所做的事都是在從前的周末做過的。就此而論,周末時光就像神聖時間一樣,是一段不斷重演的時光。另外,神聖時間的一大特徵是涉及儀式,雖然周末是一個發揮個人自由的機會,但我們在周末所做的事很多都是陳陳相因的:耙樹葉、烤肉、看電影、周末夜生活、讀星期日報紙、吃「早午餐」、收聽下午歌劇廣播、周末開車兜風、車庫拍賣會、周末探訪。周末的可預測性是它讓人舒適的原因之一。

你問任何人一星期工作多少時間,他們都一定可以精確回答出來。然而,要他們回答一星期休閒時間的多寡,卻要困難上許多。其中一個理由是休閒時間是不規則的,另一個理由是休閒的認定因人而異。對某些人來說,為草坪剪草是件苦差,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是怡人的消遣。到商場購物可以是一趟星期六的輕鬆出遊,但也可以是雜事一樁。所以說到底,一種活動算不算是休閒,有相當程度是要看我們的心態。周末休閒的形態也是因地而異。例如,在歐洲,北方人周末看的書要多於南方人;德國人和丹麥人最愛在周末玩樂器;英國人則最嗜賭;義大利看電影的人最多;除了法國人以外的歐洲人都喜歡打網球。加拿大人和美國人雖然多有相似之處,但他們對休閒的態度卻有所分歧。很多調查一貫顯示,美國人要比加拿大人更加相信工作倫理(指美國人更相信賣力工作是一種「道德」)。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,加拿大人才會更重視個人休閒,而對商業化休閒(如星期日上商場購物)的接受速度也慢上許多。

我們發明了周末,我們渴望閒暇,與此同時卻又害怕閒暇。我們是為了休閒而工作的嗎?還是反過來?因為答案不確定,所以我們決定把它們分開來。要形容這種現象,「兩種文化」也許是個好詞──那是英國小說家兼科學家史諾在別的脈絡首先提出的。我們每個星期都會從工作過渡到休閒一次:從世俗的、共通的、愈來愈非個人的、需索無度的、愈官僚作風的工作世界過渡到內省的、私人的、可駕馭的和撫慰性的休閒世界。周末既是我們的,又不是我們的──是我們得翹首等待一整個星期才得到的。

沒有留言: